族群(多元文化)

Kulumah.內本鹿:尋根踏水回家路

Kulumah.內本鹿:尋根踏水回家路


內本鹿,位於中央山脈卑南主山以南、鬼湖區以北,東側一帶的山區,這裡曾經是布農族分布的最南界。日治時期,族人被迫遷徙下山,離開了孕育傳統農耕與狩獵的山居生活,原本屬於布農的生活智慧與技能也漸漸疏離。Kulumah,布農族語「回家」的意思,不只是要回到七十年以前的maiasang(老家),更是要找回祖先、父執輩與大地相依的精神,重新學習作為一個Bunun,作為一個真正的人!lumah(家)是維繫bunun基本單位,狩獵文化更是bunun之底蘊,langus以近十年光陰,陪伴內本鹿郡社群族人尋訪鹿野溪上游的maiasang,透過kulumah(家屋重建)讓家中之火重新點燃,過程中有歡笑、哀愁與省思,bunun與put(漢人)共譜出協調、美妙的樂章,毫無違合感!(引自博客來書店)

記憶。洄游。 : 泰雅在呼喚1935

記憶。洄游。 : 泰雅在呼喚1935


在這條川流不息的歷史長河中,泰雅族人和櫻花鉤吻鮭,都在不斷地洄游,不斷地找尋一線生機。終於,我循著故事情節來到羅葉尾溪,沁涼的山風迎面輕拂。清澈的溪水裡 ,櫻花鉤吻鮭如精靈般自在悠游,當我專注欣賞著牠們水中群舞的同時,那跨越80年的情感洄游也一幕幕展開……(引自博客來書店)

台美混血兒奮戰記 : 從武術找到幸福

台美混血兒奮戰記 : 從武術找到幸福


當台灣媽媽碰上美國爸爸,生下羨煞不少人的混血兒後,教養問題卻一一浮現。兩個國家、四種文化,德裔美籍的爸爸對凡事都精確要求,留學日本的台灣媽媽融合了禮貌規矩的日式作風與彈性隨意的台式態度,多重文化的交錯、衝突,家中唯一的孩子如何在各種價值觀中找尋自我認同?新手父母又該如何堅守「民主」原則,以抉擇教養方針及應對孩子的各種突發狀況?(引自博客來書店)

一個印第安少年的超真實日記

一個印第安少年的超真實日記


這是一個勇敢少年他的身體雖然有殘缺,常常被嘲笑跟欺負,但他有一顆寬廣的心,不被貧困打倒,更最重要的是,他有一種「勇於面對挑戰」的韌性,帶著幽默與愛心,克服人生每個難關!這本書是講一個很會畫畫的印第安小孩,選擇離開原本在印地安保留區念書的學校,到一個全是白人小孩的學校去上學。這個故事既叫人心碎又很好笑,據說是作者根據自身的經驗所寫,裡頭記錄了當年他努力想要擺脫命運的青春年少。(引自博客來書店)

西雅圖酋長的智慧:印地安酋長的自然與土地宣言

西雅圖酋長的智慧:印地安酋長的自然與土地宣言


1850年代,美國白人搜購北美大陸的西北角,這片原來居住印地安部落的土地時,西雅圖酋長的發出這番語重心長的談話,述說對萬物的關愛、大地的情懷、山川的不捨,以及白人與紅人的差異、白人的劫掠與紅人的不解。這番談話是印地安族護衛大地的美麗宣言,讓原住民對自然的崇敬心情感染居住在此的每個人,更影響了世界自然文學的寫作。(引自博客來書店)

頭目哈古

頭目哈古


一個社會學家闖入了長期以來被人類學所佔據的原住民領域,和卑南族kasavakan部落第六十九代頭目產生了前後長達一年的豐富對話。為了確實做到對對象的尊重,這本書的每一篇記錄都是從每一天的生活中出發,而非從學者的「學術問題」出發,作者以生動有趣的筆調,勾勒出哈古這位智者的行止與拙樸幽默的言語,為讀者打開一扇窗,不僅看到一群人們如何尊嚴地過生活,也看到了一位原住民的質樸美麗的內心──台灣將因哈古而美。(引自博客來書店)

我家是聯合國

我家是聯合國


我家二樓有一張圓形大餐桌,不定期出現新菜色。先是印尼鮮蝦咖哩,為配合家中老人小孩,降低辣度。幾年後,越南春捲登場,大阿衿以新鮮檸檬搭配魚露調製沾醬。這是一個融合了客家、越南、印尼、南非、阿美族、泰雅族等多族群的家族故事;仿如聯合國的家族裡,有不同的聲音、不同的氣味,也有各自的難題與悲歡喜樂,就像當代台灣的縮影。(引自博客來書店)

灣生回家

灣生回家


一個學藝術的女孩田中實加,原本只是單純想為日本奶奶家的管家爺爺把骨灰帶回臺灣花蓮,卻隨著尋找他的故里與身世,宛如解謎般,進而發現了一段又一段被時代湮沒的「灣生」傳奇。而她自己,也因為捲入這場時代悲劇的探索,完全改變了原本順遂平穩的人生……。 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在花東一帶進行大規模的「移民政策」,陸續建立了十餘處頗具規模的移民村。移民天真的以為安定下來就是故鄉,誰知1945年二次大戰日本戰敗,在臺日本人遭到全數遣返的命運,因而發生一則則生離死別的感人故事。(引自誠品網路書店)

我的箱子

我的箱子


一本最溫柔、最感人的深情家書,一段聯結臺灣與日本的「愛的物語」。異國婚姻形成了臺灣爸爸的家族記憶、日本媽媽的愛情紀錄。大家庭下的日語、國語、英語、臺語糾結不清,父親是臺灣人,母親是日本人,自己既非臺灣人,也非日本人,但同時也是臺灣人,又是日本人。一青妙以感性的書寫方式,重新爬梳、整理自己與家人、家族的關係,呈現了她從「變色龍.妙」到「臺灣妙」的痕跡。(引自博客來書店)

外婆家有事:台灣人必修的東南亞學分

外婆家有事:台灣人必修的東南亞學分


身在台灣的我們,很難迴避與東南亞移民移工相關的人事物,幾乎每個台灣人都有機會接觸到東南亞朋友。然而,我們會學習相對遙遠的德文、法文,卻不太可能學習印尼文、越南文、菲律賓文、泰文、緬甸文……這又是為什麼?是不是有莫名的歧視隱藏在我們心中而不自覺,甚或不以為錯誤?(引自博客來書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