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記人物

鄧肯 : 赤足的舞蹈精靈

鄧肯 : 赤足的舞蹈精靈


「我不跳芭蕾舞!」在一片噓聲中,鄧肯脫下鞋子,穿上紅色舞衣,赤足的舞蹈精靈勇敢起舞,我們因為她而擁有了「現代舞」。鄧肯如何熬過嘲笑、孤獨與貧窮,從舊金山街角舞向全世界,讓現代舞的種子遍地開花?
鄧肯生在以芭蕾舞為主流的時代,但她覺得那種踮起腳尖走路、穿著緊身短裙的舞蹈形式,和人們真實的生活,與表達情感的方式差距不但大,而且也很不自然,所以她堅持要走一條從沒有人走過的路,就算被人笑,被貧窮逼迫,都不放棄。最後終於開創出「現代舞」的新天地。(引自博客來書店)

大藝術家巴布

大藝術家巴布


巴布原本是個充滿自信也能自我欣賞和肯定的個體,卻在他人的嘲諷中迷失了對自我的概念,使原本在自己眼中的那雙美腿,反倒成了一種羞恥。他意圖以世俗眼光的審美標準來改變外貌,卻忽略了自己內在一直擁有的美感與創造力。直到進入美術館深受啟發,才用徹底綻放自己的藝術才能創造出自己的美與獨特性,將眾人眼中的恥辱扭轉為最耀眼的亮點。(引自博客來書店)

穿越時空遇見莫札特

穿越時空遇見莫札特


在《魔笛》音樂會中音樂和場景的交錯下,索菲亞和雅各穿越時空,從21世紀回到18世紀;更讓他們欣喜的是,居然和偶像莫札特成了好朋友……
  從奧地利來的一個老婦人成為索菲亞和雅各的鄰居,她邀請他們到家裡去喝茶。在老婦人家裡,索菲亞和雅各第一次聽到了莫札特的音樂,自此後,他們瘋狂地愛上莫札特的音樂和他的一切,生活中除了莫札特外,就再也容不下其他東西了!這讓他們的父母非常擔憂。
  暑假時,他們的父親答應帶他們前往奧地利度假,在一連串的陰錯陽差下,他們最後來到莫札特的故鄉維也納。在維也納,他們遇到美國鋼琴家克拉拉。克拉拉邀請他們去聽莫札特的音樂會,就在音樂會中音樂和場景的交錯下,時空轉換,他們來到莫札特生活的1785年,甚至來到莫札特家裡作客,親自見到莫札特和他的夫人…… (引自博客來書店)

枴杖與流浪漢 : 卓別林

枴杖與流浪漢 : 卓別林


「……蓄有一撮牙刷似的小鬍子,頭戴一頂滑稽的圓邊小禮帽……穿著窄小不合身的外套,配上一條又寬又鬆的大褲子……八字腳踢踢拖拖的跩著一雙大破鞋,洋洋得意的甩弄著手中的細竹枴杖……」這樣的形象,就是演藝大師卓別林,默片時代熠熠發光的大明星。他的喜劇電影,每部都是笑中有淚、發人省思的傑作。
  卓別林手中拿著的那根細小的枴杖,是他的註冊商標之一。這根小枴杖可不同凡響,它好像是孫悟空的金箍棒,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在影片中,它常常協助卓別林演出各式各樣的特技動作。它不但是卓別林身邊最好的伙伴,也是觀眾眼裡最活潑可愛的演員──「小枴兒」。
  現在就讓我們一起翻開這本書,細細聆聽「小枴兒」為我們講述這位演藝大師「卓別林」一生的傳奇故事,和他那些令人永遠懷念的不朽作品。 (引自博客來書店)

外公的塑像 : 台灣的前輩畫家陳澄波

外公的塑像 : 台灣的前輩畫家陳澄波


小時候只知道外公是畫家,常跟外婆一起曬外公的畫,外婆總是說著外公的故事。五十年後,外公的家鄉要為外公立像,外婆高興的流下眼淚。因為她等了五十年,終於大家知道外公是一個令人尊敬的藝術家。在一張一張的素描、修正、外婆的回憶、驗證之後,雕塑家蒲浩明的外公塑像,自信自在地坐在嘉義市文化中心的廣場上。塑像下有一行題字:我是油彩的化身─陳澄波。
  《外公的塑像》作者借由畫家陳澄波的外孫,蒲浩明為外公塑像時和外婆的對談寫起。故事生動。插畫家張哲銘為了營造那個時代的氣氛,特地模仿陳澄波的油畫筆觸、造形與色調。將陳澄波的成長和創作過程在濃稠而純樸的色彩中呈現在讀者眼前。看過這本圖畫書後,如果能夠再找到陳澄波的畫作來欣賞,就能更深入的感受到這本書的意義了。(引自博客來書店)

婚禮畫密碼—遇見凡艾克

婚禮畫密碼—遇見凡艾克


《婚禮畫密碼》由北方文藝復興畫家楊.凡艾克的名作〈阿諾菲尼的婚禮〉發想,寫出了一個結合愛情、家族糾葛和偵探情節的小說,故事曲折、高潮迭起,讓讀者不免想到莎士比亞的戲劇如《羅密歐與茱麗葉》,顯然,作者是參考莎士比亞戲劇,勾勒出文藝復興時代的氛圍與社會背景。小說中安排的青少年角色就是畫中的新娘──喬凡娜.賽納密,故事開始時她僅有十四歲,卻必須面對父親擅自為她安排的婚姻。透過她的日記及第一人稱敘述,讀者得以清楚了解喬凡娜對愛情的憧憬和追尋真愛的歷程,進而對她產生同理心,在此同時,讀者也透過她的眼睛認識了楊.凡艾克這位畫家。(引自博客來書店)

命運煙鏡—遇見高更

命運煙鏡—遇見高更


描寫深受印象派影響的畫家高更,作者道格拉斯瑞斯把故事設定在高更初到大溪地的1891年。安排男孩拓蒂法在追查殺友兇手的過程中與高更相遇;同時,也試圖解釋高更如何藉〈瑪塔莫〉(又名:鄉間的孔雀)這幅畫,描述自己在原始與文明間取捨,繼而重生的經歷。故事情節宛如一部西部動作片,兩位主角在衝突、怨恨、和解中逐漸得到了淨化,走出困境,終於找到自己。 (引自博客來書店)

魔幻藍屋—遇見卡蘿

魔幻藍屋—遇見卡蘿


《魔幻藍屋》描寫的是墨西哥最著名的女畫家芙烈達卡蘿和她繪製〈戴荊棘和蜂鳥項鍊的自畫像〉的經過。為了突顯自畫像中超現實的奇想世界,以及畫家拉丁美洲的背景,小說作家拉班賈瑞克希爾(Laban Carrick Hill)採用了魔幻寫實的寫作手法,讓卡蘿畫中的人物、動物個個都活了起來。「《魔幻藍屋》的故事循雙線交錯發展,一條主線寫的是瑪莉亞和維克特姊弟兩人的尋母之旅,另一條主線寫的是卡蘿和同是畫家的丈夫迪耶哥里維拉離婚後,把憂鬱情緒宣洩在畫上的過程,兩條線看似毫不相關,最後卻合而為一,終場的相遇深深的影響了彼此,不但姊弟兩人開始了新生活,卡蘿更動後的畫作也終於釋放了痛苦,展現出她強韌的生命力。(引自博客來書店)

時代精神捕手 : 遇見歐姬芙

時代精神捕手 : 遇見歐姬芙


歐姬芙深愛新墨西哥州遼闊、色彩變化萬千的沙漠山丘景致,並且買下幽靈牧場附近的莊園居住。於是小說家以此為題材,藉由歐姬芙與偷相機少年相處的過程,表達女畫家冷酷外表下,溫暖、愛才的一面。在歐姬芙的幫助下,少年帕克學會靜心觀察景物、拍照、沖印照片等攝影技巧。透過帕克的眼睛,讀者也對黑白攝影與彩色繪畫的美感表現,有更深入的認識了。
小說均以一位藝術家和他們創作的一幅作品為主題,藉著小說的形式整合真實的歷史,補以虛構的情節,把藝術的各種面向,例如:藝術家的創作觀、風格、技法、媒材……放在故事中,介紹給讀者。 (引自博客來書店)

哥哥 : 梵谷的故事

哥哥 : 梵谷的故事


  文生.梵谷和弟弟西奧之間的深厚情感眾所皆知,伊勢英子在本書中即以西奧.梵谷的口吻,將哥哥---文生.梵谷的一生娓娓道來。在文生.梵谷37年短暫的人生中,與西奧總共往返了近700封書信。在這些信中,即使面對悲慘的際遇,兄弟兩人總在字裡行間透露著他們對童年時代各種景象的懷想,並對童年生活的大自然-那片由泥碳和溼地所構成的荒地,麥田及石南遍野;還有那隨著季節推移而展現的北國天光-所流露出無限的憧憬。在本書中,伊勢英子利用西奧對哥哥的追憶,呈現出梵谷理想與失落、熱情和絕望交織的一生。以及描繪活在她內心深處、關於梵谷和西奧這對兄弟的動人故事。
  伊勢英子的畫風和用色,暗暗呼應了梵谷畫作中的風格和色彩,具有相當程度的藝術性與可看性,喜愛梵谷與伊勢英子的讀者們千萬不可錯過。(引自博客來書店)